阜阳日报|好青年情满扶贫路
2020-05-19 10:53:02来源:阜阳日报(2020.5.19)

通讯员 戚武奇

  “村里又要修路了!”这两天,好消息像放了鞭炮一样,迅速在汤圩村传开了,成了村民热议的话题。
  “这新项目总投资约800万元,计划修路5公里左右,主要是把生产区、生活区的一些断头路接起来,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地里农产品能运出去,运输的车辆能开进来,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方便。”项目联系人、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徐松高兴地说,“这也是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最大心愿了。路短情深,把村民要脱贫想致富的心给激活了、聚了起来。”
  汤圩村是颍东区杨楼孜镇一个偏远的小村,距市区有40多公里,属沙颍河河套圩区,分为汤圩、汤沟、河洲三个片区,由于地势低洼易涝,出行不便,村民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被列为“贫困村”。
  2017年5月,90后小伙徐松主动报名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驻汤圩村扶贫工作队,成了汤圩村的扶贫专干。76岁的贫困户汤克国听说省交通部门下来了扶贫干部,第一个跑来诉苦:“这个泥巴路简直没办法走,年纪大的走了怕摔跤,年纪轻的出门打工都懒得回来了,地里种的菜也运不出去卖,年轻人啊,你们可能给修修啊?”
  徐松听后心情沉重。急村民所急,解村民所忧。成了扶贫专干,也就是汤圩村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徐松想方设法为“家”里解难事,办好事,修路便是急中之急,要中之要。
  先从摸清村情着手吧。徐松开始调查研究,查民意,摸实情,向驻村扶贫工作队报告,提请所在单位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争取项目。几年下来,徐松所在驻村扶贫工作队争取省市区各类扶贫道路建设资金1981.55万元,修扩建道路39公里,初步形成村内道路环网结构,修建、硬化主支道路、入户路、生产路,逐步改革了汤圩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
  如今,一条6米宽的崭新柏油路从镇上直通汤圩村,村民多年梦想成了真。“小徐,真是个好后生啊,不但给村里联系修路的事,还给我们联系卖菜的事,我这把年纪了一年也能挣上两三千元,不再问孩子要零花钱了。”汤克国高兴地说。
  路通了,经济也活了。阜阳商厦菜递公司的采购货车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收购农产品,汤圩村村民汤涛、吴国清的大量滞销萝卜卖了出去;交通技术学院的消费扶贫车辆也开了进来,拉走了萝卜1000余斤,土豆2000余斤……目前,汤圩村发展起泥鳅养殖基地100亩、淡水养殖基地150亩和3家蔬菜瓜果种植基地,带动贫困人口32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65万元。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汤圩村还有3户贫困户没摘帽,龚保喜是其中一户,也是徐松的包保联系户。由于身患多种疾病,因病深度致贫的龚保喜怠慢消极,徐松多次上门和他谈心聊天,帮助他和闺女办理好低保补助;对照“351、180”政策,帮助报销 40多万元医药费;在公益平台发起水滴筹,筹集善款6万余元;此外,还给龚保喜的母亲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每月收入500元……“这就是俺兄弟,俺的亲兄弟!”龚保喜逢人便说。
  脚下踩着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从县城毕业上大学,再到省城合肥工作,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在汤圩村这3年多的扶贫经历。在这里,我收获了人生最大财富,尽管妻子待产不能相陪,亲人离世不能相送,但身上肩负的使命与责任让我觉得,能为贫困户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是最有意义的。”徐松说。

上一页:阜阳日报|颍东区一季度完成工业增加值20.6亿元—.. 下一页:阜阳日报|颍东区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