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日报|步行三分钟 上班真方便
2020-09-29 10:47:21来源:阜阳日报(2020.9.29)

本报记者 徐立成

  “哈哈哈,报社的记者在哪儿?俺要和他说说现在的幸福生活!”
  9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颍东区老庙镇李土桥孝善村编织厂采访时,还没走进生产车间,就听里面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谈笑间,一位中年妇女走了出来,大方地作了自我介绍:“俺叫王利霞,住在马庄自然村。走路3分钟就能来厂里干活了。”
  王利霞今年51岁,目前和儿子、儿媳及两个孙子一起生活。前些年,她在杭州、舟山一带打工,炸过爆米花、进过鞋厂。随着两个孙子逐渐到了上学年龄,王利霞主动提出回家看孩子,让儿子、儿媳安心在外工作。后来,两个孙子读初中住校,她闲来无事,看到村里办起了编织厂,便报名参加。
  “两个孙子住校,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有人劝我去老庙镇上或市里找份工作,多少比家里挣得多。但编织厂离家近,有个啥事的比较方便;再说了,在这工作久了也有了感情,同事都是乡里乡亲的,大家每天说说笑笑就把活干了,心情愉快,俺哪也不想去。”
  据编织厂负责人范成义介绍,像王利霞这样干活利索的熟练工,一天可以加工好3个吊篮,按每个加工费60元算,能挣180元钱,每年差不多干八九个月的活,收入还不错。
  “家里种的还有地,我挣的工资够俺和两个孙子花销了。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也辛苦,挣点钱给孩子以后上学成家用。”让王利霞欣慰的是,孩子都很孝顺,每到周未,孙子们放学回家,都会给自己烧好热水洗脸、洗脚,想想自己的幸福日子,浑身都是劲!
  据范成义介绍,李土桥孝善村编织厂成立于2017年,主要和颍州区三十里铺镇一家外贸出口企业合作,将焊好的金属吊篮架子拉过来,在表层编织一层软皮子,活计简单易学,老少皆宜。目前编织厂常年用工十余人,大多是像王利霞这样的留守妇女,此外,还有几位是贫困户。“不图能挣多少钱,编织厂成立后把村里留守妇女特别是贫困户组织到一起,让大家有活干,不仅有效促进了增收脱贫,而且提供了交流场所,对乡风文明建设也有帮助。”范成义说。
  同样在编织厂工作了几年的张华勤今年60岁,是村里贫困户。她常年患胃病,加上经济条件不宽裕,日子过得不顺心。后来到编织厂工作,每天和大家有说有笑的,不仅顺利脱贫,而且心情也好了。
  “以前,俺身体不好,加上缺技术,家庭生活贫困。”张华勤说,“现在,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俺老俩口在编织厂工作,又种了十七八亩地,在家照顾孙子,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心情也舒畅了。”

上一页:阜阳日报|他的日记本,记满贫困户的家长里短.. 下一页:阜阳日报|童心童画迎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