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金昌:驻村三年,贫困村“逆袭”成产业村
2021-06-15 15:23:19来源:口孜镇


颍东区口孜镇洪阳村曾经是一个没有工厂、产业,只有耕地,贫困人口较多的贫困村。脱贫攻坚战中,通过发展一系列产业扶贫项目,如今的洪阳村已“逆袭”成为小有名气的“产业村”。这一转变,得益于驻村第一书记陶金昌的牵线搭桥、精准施策。

自2018年4月驻村扶贫以来,陶金昌倾力关爱帮扶贫困户,引进多个产业项目,为洪阳村找到了一条稳步脱贫致富的路子。如今,产业兴了起来,村子富了起来,村民腰包也越来越鼓。

逐户摸底研判,用脚步丈量户情

2018年4月,在接到组织安排后,在合肥师范学院工作的陶金昌,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到洪阳村扶贫的征途。

第一次从合肥前往洪阳村,路途耗时近4个小时。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村里的困苦景象还是深深触动了他:有坑坑洼洼的泥路,村民屋内昏暗空荡,有些贫苦户家中的“家具”只有土砖砌成的床……

“要稳步有序推进扶贫工作,就一定要做到对贫困户情况了然于心。”陶金昌暗下决心。之后,他利用两个月时间入户走访。全村12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泥泞的道路上,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和足迹。

通过邻里交流访谈,逐户调查摸底,陶金昌掌握了贫困户真实情况和致贫原因,初步筛选出一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大名单。

2018年,村民康华田通过种植芦蒿脱贫的事迹引起了陶金昌的注意。康华田早年通过个体种植芦蒿过上了小康生活,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芦蒿种植规模有限。在陶金昌看来,规模化发展芦蒿种植项目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他和康华田一拍即合。两人多次调查研究,深入调查了解芦蒿销售渠道和市场前景。经过可行性和风险性评估后,陶金昌下定决心,在洪阳村开展芦蒿种植产业扶贫。

自2018年年初以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洪阳村伟光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获扶贫专项资金共200多万元用于发展芦蒿种植产业,所得收益按照约定比例用于村集体经济增收和贫困户分红。2018年8月,洪阳村杨庄建造第二期联村光伏发电产业扶贫项目。

这些项目为洪阳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使贫困户稳步增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5年的不足7000元增至2020年的68万元。

三年帮扶结束,村民挽留“再干一轮”

一系列产业扶贫项目让村民们得到了实惠、找到了生计,陶金昌也成为了村民中有口皆碑的脱贫致富“引路人”。

谈起扶贫经验,陶金昌总结自己的秘诀是:“要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解村民之所困。做事前,先用心做人,真心地与贫困户交往。”

2020年年初,原定三年时间的驻村帮扶工作即将结束。“上级领导和村民都挽留我。我当时想,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合肥师范学院领导也尊重我的个人意愿,我就留下来再干一轮。”陶金昌说,“我把洪阳村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把这里的乡亲们当成自己的亲人。”

如今,在陶金昌三年多的帮扶引领下,洪阳村扶贫工作取得了喜人的进展:全村道路逐渐实现硬底化,安全饮用水和安全用电有了保障,电视信号和网络信号全部覆盖……洪阳村不仅被评为市、区两级基层标准化建设四星级、五星级支部,更以优异的成绩高标准通过了省脱贫验收及第三方评估和国家扶贫工作普查,而陶金昌个人也获得了2019年度区级“优秀党员”。

洪阳村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村级文化广场、卫生室、老人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相继落成投入使用,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艾叶又飘香 夹道送别时

“村民幸福感提升,我们扶贫干部就有存在感。村民们的满意就是对我最好的嘉奖。”陶金昌说。

时光荏苒,三年帮扶终将落下帷幕,三年多的朝夕相处,患难与共,村民们早就把陶金昌当成了自家人,得知其驻村工作结束,将返回原工作岗位上班后,村民们自发组织欢送仪式,敲着锣、打着鼓,一路从村头送到村尾,感谢陶书记为洪阳村做的各种实事好事,依依送别他们心目中的这位好书记。


上一页:冉庙乡举办巩固脱贫成果排查培训会.. 下一页:口孜镇部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排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