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日报|我们的中秋真热闹——做月饼,诵诗歌,做游戏……
2021-09-22 11:04:53来源:阜阳日报(2021.9.18)


本报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闫翊 武艳 王生 祥邢瑞/文 本报记者 庞诚 杨静文/摄

  陪独居老人做游戏、DIY做月饼、举办中秋吟诵诗会……又是一年中秋到,我市各地相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秋节活动,城乡群众沉浸在浓浓的喜庆氛围中。

吃月饼玩游戏独居老人乐开怀
9月17日上午,阜合产业园区福和家园安置小区。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陪伴下,10位独居老人共同迎接中秋佳节到来。
  “我们这儿是回迁小区,居民以中老年人居多,许多家庭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因为疫情防控原因,中秋节时,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都不能回来。我们就想着举办一些活动,让孤寡老人、独居老人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小区社工汪利告诉记者,为了把活动办得出彩,大家绞尽了脑汁。
  “参加活动的老人大多在80岁以上,不能参加比较剧烈的活动,我们就设计了传递溜溜球活动——大家不用站起来,只要动手从水碗里夹起溜溜球、传递下去就行。参加这样的活动,老年人不累,还能动动手、锻炼脑力,大家玩得都很开心。”汪利说。
  除了身体上需要锻炼,老年人情感上的诉求也需要照顾。活动安排了老年人讲故事环节,就是给大家一个倾诉的机会,让他们说说自己年轻时的故事,讲讲以前过节的经历。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老人们玩游戏,看节目,十分开心。“我已经好久没这么开心了!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没有孩子在身边,也会觉得孤独。社区举办的这个活动,让我们回忆起年轻时候的好多事,真的很开心!”今年88岁的木金兰告诉记者。
  老人们玩游戏的同时,在活动中心二楼,64岁的刘秀岩带着七八个志愿者,正在给老人制作月饼。“我们准备的是枣泥、豆沙馅料,比较适合老年人吃,饼皮也是根据配比做的,比较软糯,更好入口。”
  刘秀岩告诉记者,2019年,她搬到阜合园区帮助带孙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社工发现了她做面点的爱好,就请她利用业余时间在社区活动室教授居民做面点,给她的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虽然孩子都在身边,可他们平时工作都忙,能在一起交流的时间也不多。我很理解现在老年人的心情。所以,得知社区举办这项活动,就马上报名参加,跟其他老伙伴一起乐呵乐呵,希望带动更多志愿者来关爱老人。”
  和刘秀岩一起做月饼的志愿者说,通过参加活动,找回了小时候过节的快乐,也感悟到应该多抽点时间陪陪父母,这才是中秋节真正的意义。
  
做月饼吟诗词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
  9月14日上午,在颍东区插花镇老庙小学隔壁的甜品作坊,10名学生动手做起了自己的第一个中秋月饼。桌子上摆着大大小小的盘子和模具,在糕点师傅的指导下,大家像模像样地动起了手,小小的操作间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每年像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我们都会组织孩子们开展一些活动。今年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就没有组织大规模活动。我们从各年级抽了些学生代表,一起自己动手做月饼,除了让大家了解传统文化,也想让他们通过劳动更加懂得珍惜食物的道理。”老庙小学德育老师刘学平告诉记者。
  经过糕点师傅一番详细讲解和示范,同学们拿着饼皮包馅料,不时交流心得体会,兴致勃勃地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制作完成后,由糕点师傅烤制并把新鲜出炉的月饼发给同学们。
  “今天,我是第一次自己动手做月饼,自己都舍不得吃,想要拿回去给爸爸妈妈尝尝。我还要跟他们说说自己学到的中秋知识。”拿到自己做的月饼,小学生许雪萍开心地说。
  9月14日下午,在阜阳市六里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吟诵诗会拉开帷幕。“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学生们身着汉服,手拿书简,声情并茂地吟唱着经典诗歌《嫦娥》,在唱中了解中秋文化,在舞中感受家国情怀。
  “通过这次吟唱表演,我知道了《嫦娥》是一首关于中秋节的古诗。为了让我们表演得更好,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嫦娥奔月的传说,现在更喜欢传统文化了。”参与表演的学生王雨涵告诉记者。
  为弘扬中秋传统文化,六里小学的师生选取中秋主题的诗词歌赋,利用校园的文化角等地,穿着汉服,或吟诵,或表演,与传统文化来一场亲密接触,与古人来一次诗词会友。在学习中秋文化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一页:人民政协报|为群众办实事|安徽颍东:党建引领信用.. 下一页:颍州晚报|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