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推动“小特产”向“大产业”转型升级
2021-12-10 17:00:20作者:李波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今年以来,颍东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加大农业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番茄、红薯、冬瓜、大蒜等本地“小特产”向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大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

培育产业发展领头雁。该区大力实施“1232+N”现代农业振兴工程,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形成点线面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培育“颍东味道”,围绕优质蔬菜、名特畜禽等高效优势农业产业,打造杨楼黑皮冬瓜、口孜大蒜、老庙西兰花、冉庙瓜蒌等一批特色明显、附加值高、增收效果显著的特色产业,同时注册“颍东味道”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有效带动全区210个农业品牌走向市场;做强“红色产业”,瓦大公司在颍东区建设4个标准化生产基地,鲜食番茄年产量达6000吨,实现了从市民“菜盘子”向“果篮子”的转变,仅“番茄谷”项目就带动28个村集体经济配股分红70万元,带动农民务工1520人次,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多元;发展“甜蜜产业”,1593农业公司投资1.7亿元建设1万吨高温愈合塘化专用仓、储存冷库等,首年600亩订单种植亩均保底收入4000余元,净受益比传统农作物多1000余元,此外还收购本地红薯1000多吨、落实2022年订单红薯面积2.1万亩,颍东红薯逐步从沾着泥巴的“土疙瘩”变成冬日都市的“小确幸”。

打造一乡一业新样板。该区精准落实《颍东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三年规划(2019-2021年)》,大力发展专用品牌粮食、蔬菜等优势特色种植业、规模健康养殖业;累计培育、建设特色产业基地232个,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就业、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带动2756户脱贫户稳定增收;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方式,今年以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科技示范户858户,遴选培训农村产业带头人113名、技术指导员143名,提升新型农民和产业带头人能力。

实施惠农奖补政策促增收。该区出台《颍东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种养业持续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等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继续推行特色种养业发展分段奖补,第一次奖补种养规模,第二次奖补种养效益,提高脱贫户及“二类户”发展产业积极性主动性;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发展设施农业,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修建水、电、路、滴灌等基础设施;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探索保险支持农业发展的支撑路径,防范化解产业发展潜在风险。

上一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颍东引发热烈反响(三).. 下一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颍东引发热烈反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