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日报|喊声“妈妈” 心里从此放不下
2022-06-07 15:06:11来源:阜阳日报(2022.06.01)

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武艳

  李红,安徽杰达包装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她位于颍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厂,吸纳了9个20岁左右的残疾人就业。每当李红带他们一起逛街、吃火锅、到岳家湖公园游玩时,年轻的员工心生暖意,甚至会当众喊她“妈妈”,这让李红感到有点难为情。毕竟她才38岁,自己也有孩子。公司里又多出9个“孩子”,让她不知怎么向别人解释才好。

缘于爱心
  这段“母子”缘,始于一次邂逅。2019年的一天,李红到阜阳社会福利院做公益。“看到缺少父母疼爱的孩子,心里不是滋味。就想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思来想去,李红决定招部分孩子到工厂就业。
  几年间,李红的企业通过残联、社会福利院、特教学校等渠道,先后接收了几十名残障人士就业,不但和别的企业待遇一样,还提供免费吃住。

这是妈妈的样子
  20岁的小飞因从小患脑积水被遗弃。2019年杰达包装建厂之初,就来到工厂担任门卫,偶尔也到车间干活。
  刚来时,小飞走路跛得厉害。这么个大小伙,走路一瘸一拐的,日子还长,老是这样怎么办?于是,李红经常喊小飞早起练习走路。一开始,小飞还不情愿,但几年坚持下来,走路姿态好了很多,他打心眼里感激“李妈妈”。
  “‘李妈妈’经常给我们买衣服、带我们出去吃饭,我在这里不仅待遇好,还学会了很多技术。我没有见过我的妈妈,在我心里李总就是‘妈妈’的样子。”小飞告诉记者,现在他交往了一个女朋友,“‘李妈妈’说了,学到一技之长后,我可以成家单干,以后有啥困难可以随时来找她。”

感受家的温暖
  18岁的小毛虽有一定视力,但眼睛十分畏光。前段时间,小毛经常夜里不睡觉玩手机。
  “这孩子来厂上班前就曾经沉迷于手机游戏,还因玩游戏跑到外地去,结果身无分文,差点回不了家。万一再出现这样的事,咋办。”李红跑到宿舍对小毛说:“这么晚了还在玩手机,万一工作时犯迷糊受伤怎么办?而且,长时间玩手机,对你眼睛也不好!不要玩了!”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小毛不服气,不听劝告,一怒之下还拆了宿舍的门。李红虽然很生气,但不仅安排师傅重新装好小毛宿舍的门,还继续耐心劝导小毛不要沉迷手机游戏。最终,小毛哭着向李红承认错误:“‘妈妈’,是我错了。我知道你管我,是对我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红还自学手语,方便和残障员工沟通。一点一滴的细节,一以贯之的温情,让大家在杰达公司找到了家的温暖。
  “我陪他们比陪自己的孩子时间都多,我记得他们每个人的生日。既然他们喊我一声‘妈妈’,我就想照顾他们一辈子。”李红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帮这些孩子学会一技之长,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像正常人一样,充满希望地生活。

上一页:颍州晚报|图片报道 下一页:颍州晚报|信用生金,“ 羊倌”变成“ 羊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