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便是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的源头,如何实现绿色养殖、生态养殖是所有养殖企业面临的难题。
在阜阳市颍东区老庙镇庙南村,通过该镇实施的“金牧饲料养殖基地项目”——安徽金泽养殖有限公司,于2020年落户,企业成立之初共设18个立体式养殖大棚,占地120亩,三层自动化设备,全部实行“笼养”。“养殖基地产生的畜禽粪便气味,引起周边居民的不满,投诉率也比较高。”金泽公司总经理韩愈说,基地的养殖规模年出栏300多万只,产生的粪污量即使及时卖出,也会在存放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安徽金泽养殖有限公司。颍东区委宣传部供图
经过相关部门的多次调研,为企业争取到整改资金支持,先后投入400多万元优化处理粪污工艺,采用粪便固液分离收集清理模式,对畜禽粪污自动收集、封闭运行,达到无害无味生态环保的效果,对粪污进行处理后,送往有机肥厂出售,一年能够增加40多万元的收入。与此同时,由环保部门和镇村干部联合对企业排污处理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眼下,这家企业还在养殖新品种研发上发力,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迅速成长为优质家禽养殖和销售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一体化企业,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超过100万元,实现了企业养殖与群众生活同步发展、美美与共。
优化处理粪污。颍东区委宣传部供图
颍东区老庙镇环保部门负责人宫良彬介绍,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空气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的,及时排查反映问题,立行立改,坚决杜绝污染环境的情况出现。对此,颍东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三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唐亮说道:“各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好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工作,才能为城乡居民营造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
《阜阳市“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指出,要提升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构建以政府和主管部门为主体,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控和产业布局,形成区域种养循环生态圈。同时,培育壮大畜禽粪污治理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形成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计划到2025年,阜阳市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王冬冬 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