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颍东区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加快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4万亩、总产量达7.23亿斤;生猪存栏22.1万头、出栏37万头,肉牛存栏1.5万头、出栏1.4万头,突破万头大关;肉类总产量8.81万吨,同比增长5.1%;禽蛋产量2万吨,全区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9%。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1.77万亩,水产品产量为5787吨,累计实施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1450亩。全区蔬菜播种面积约10.8万亩(其中设施播种面积5.4万亩),产量28.2万吨,产值约9.32亿元;食用菌产量0.055万吨,产值0.08亿元。
着力推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上半年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3家,认证产品6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认证产品96个。皖美农品品牌数达到4个。1-6月份,全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达76.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69.5亿元。市级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发展到14个,二季度,面向沪苏浙地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额达到18.96亿元。
持续抓好龙头企业培育。截至目前,全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安徽省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被列入全省5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数字农业建设工程提档加速。加快“数字颍东”建设,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设数字农业工厂4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累计达到14个,加强全区92个益农信息社运营管护。
做精乡土特色产业,促进特色种养产业持续发展。以资源禀赋和独特历史文化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小宗类、多样性特色种养,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一批乡土特色产品。鼓励脱贫户和监测户实施特色种养产业,今年以来,全区10个乡镇(街道)申报第一批特色种养规模奖补和特色种养效益奖补(补充),合计3173户次,涉及奖补资金506.8万元。
推进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户特别是农村低收入家庭,充分利用家庭住房和房前屋后等庭院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微果园、微菜园、微花园、微车间、微超市等项目。目前,2025年第一批庭院经济奖补已申报,合计294户次符合奖补要求,涉及资金2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