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补助金能按时领着吗?”,“能、能、能,该涨的部分也给补上了,一分也不少”。日前,在颍东区老庙镇马圩村程庄,年近80岁的低保贫困户程秀章老人在面对区扶贫督查组工作人员的走访核实时,给出的最终答复。这也是一个满意的答案。
程秀章老人是程庄村的“秀才”,识文断字,当过民师,曾教过学。老人的家属因脑部疾病,长年卧床,生活难以自理,唯一的儿子也因骨股头坏死,而丧失体力劳动能力,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顿。
困难总是短暂的。随着马圩村扶贫工作的有序推进,程秀章夫妇也享受到国家扶贫惠民的好政策,经过阳光申请、阳光评议、阳光审批、阳光公示等环节,夫妇俩被识别为低保贫困户,最后通过“阳光发放”环节,领取到了低保补助金,基本生活有了着落。
像程秀章老人一样,通过“阳光直通车”,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的“五保户”和“低保贫困户”不在少数。今年,颍东区五保供养人口5254人,在阜城三区中最多,其中集中供养609人,分散供养4645人,1-7月份,该区累计发放农村五保补助资金1057.27万元。
“低保贫困户”补助金的发放也很及时。1-7月份,该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44159人次、2155.04万元,人均月补差488元;发放农村低保61068人次、1650.36万元,人均月补差270元。
“该发放的要发放,该补的都要补到位,一分钱也不能错,一分钱也不能少。”颍东区民政局一位负责同志说,保障好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是扶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依托扶贫攻坚,颍东区抓紧实施好特困人员及生活无着人员的救助民生工程,加快推进五保供养、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由“财政买单”,实现五保供养标准、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三线合一”。
有“财政兜底”后,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不用愁了。接下来,如何保障“两保”资金在阳光运行下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毋庸置疑,精准识别出“两保”贫困户属性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公道自在人心。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两保”制度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为此,颍东区开通了“阳光直通车”,让“两保”资金从一开始的精准识别,到最后的特困群体领取到“真金白银”,全程阳光操作,全面公开监督监管,并且对违规违纪的严惩不贷。
在“阳光直通车”当中,“阳光申请”是前提,申请人与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有近亲属关系的,如实申明确保申请公正。“阳光评议”来甄别,对申请人声明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以及入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进行民主评议。阳光审批是关键,全面审查申请材料、民主评议结果和基层审核意见,并入户调查核实。阳光公示是监督,对各个环节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纪检监督,接受投诉和举报。阳光发放是保障。保障金采取按月发放,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
“扶贫攻坚是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环环相扣,步步压实,推动‘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给‘两保’资金加上保险、乘上‘阳光直通车’,确保百姓从国家扶贫惠民政策中真正受益。”颍东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态度很坚决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