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定心丸甩开膀子干
2017-11-14 00:00:00作者:史新颖来源:阜阳日报(2017.11.14)

    本报记者 郭晓林 实习生 万琳 通讯员 武万勇 武艳

    最近,颍上县陈桥镇李庄村瓜蒌基地负责人陈启红来了精神头儿:“秋收前流转的几百亩地,可以安心种瓜蒌了。土地再延包30年,刚签的合同还能再延长,村民放心了,我也敢投入啦!”
    为带动李庄村扶贫产业发展,2015年,陈启红牵头成立颍上县陈桥镇红宇家庭农场,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385亩土地种植瓜蒌。同时建立扶贫产业园,吸纳贫困户创业就业。“目前已经连续流转了三期土地,共3000多亩。”陈启红说,考虑到土地承包期的因素,流转合同签的都是两三年,最长也只有5年。种地投入少了,效益上不来,想多投入,又怕打水漂。稳定农村土地政策,是村民和大户最期盼的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让我吃了定心丸,可以甩开膀子干了。”陈启红介绍,瓜蒌全身是宝,附加值很高。目前,基地亩产瓜蒌籽近300斤,按照现在市场价每斤21元计算,亩均利润四五千元。再加上瓜蒌皮、根还可制成中药出售,收入更可观。土地承包政策明确了,让他敢投入、敢发展。“下一步,我准备利用扶贫车间,实施瓜蒌深加工,创造更多利润空间,打造李庄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十九大报告明确的土地承包新政,也让颍东区枣庄镇新天地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浩兴奋不已,酝酿了很久的发展计划在他心中翻腾着。
    去年,刘浩在枣庄镇童庄村流转土地500亩,种植金丝皇菊、贡菊等5个品种的饮用菊花。今年夏秋一上市,产品就供不应求。“平均亩收益近万元。”尽管效益不错,但刘浩心中一直有顾虑,不敢扩大种植规模,“如果流转合同到期不能再续,前期的投资可就都打水漂了啊!”
    十九大的召开,打消了刘浩的顾虑:“最近,我们从界首流转了200亩土地,准备种植饮用菊,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最终布局集观光旅游、食药饮用等多方向的菊花产业。”
    “十九大报告关于土地承包的新精神,让农民的根子扎得更牢了,也让他们通过土地创业的胆子更大了、步子更快了、眼光更长远了。”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540万亩,土地流转率达59.6%。新的利好政策,将进一步激发我市农业发展活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上一页:阜阳静脉产业园项目落户颍东 下一页: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跻身全国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