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演出送到安置区
2018-03-05 00:00:00作者:史新颖来源:阜阳日报(2018.3.1)

    本报记者 王雪洁

    2月25日傍晚,初春的天气还有些寒冷,颍东区幸福东路临时安置区小广场上却人头攒动,不时还传来爽朗的笑声。一场由颍东区文广新局主办的“文艺下乡”演出正在这里举行,碰到精彩节目,大家还拿出手机拍摄,及时与他人分享。

    演出送到家门口新春生活添欢乐

    “不忘初心红日照心间,脱贫攻坚责任大于天……”台上歌手唱得欢快,台下观众反应热烈,不少老人坐在台下,喜笑颜开,对于他们而言,这场演出无疑是最好的新春礼物。
    舞台下方,正中央有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太太,每一个节目演出结束,她都会激动地拍手鼓掌,尽管她腿脚不太利索,但是精神抖擞。
    “我6点钟就来了,占个好位置,看得清楚。”老太太名叫王怀英,今年已经90多岁了,平日里一直居住在临时安置区里,没有机会出门,每次有这种活动,她都会让子女提前把她送来。
    “俺老是在家看电视,没啥意思,腿脚不好使,出门都不方便,也不想给子女添麻烦,这场送到家门口的演出真不错。”王怀英高兴地告诉记者,电视里的演出感觉很远,现场的演出更有氛围,让她这种平日里不怎么出门的老人有了享受文化生活的机会。
    坐在王怀英老人附近的季云龙也是安置区的居民,在听到音乐快板《宣传十九大,永远跟党走》时很有感触,“现在咱们生活条件就是好了,你看俺们这临时安置区里都能看演出了。”今年60多岁的季云龙在2016年住进临时安置区,他告诉记者,由于安置区地理位置有些偏远,平时年龄大点的居民都很少出门,但是从去年开始,这样的文艺演出陆续走进安置区,如今已经是第三场了,这让他们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丝甜意。

    返乡回家过新年全家团圆看表演

    记者采访发现,当天台下的观众,老年人占了一半,还有很多陪着老人一起来的年轻人,他们在猜灯谜环节表现得非常积极。
    “一只罐,两个口,只装火,不装酒。打一个物品,你们猜猜是什么?”舞台上主持人的话音刚落,一名身穿粉色外套的女子就风一般地跑到了舞台上,很快答出谜底——灯笼。
    “谜语不重要,跟主持人互动很好玩。”答题的女子名叫陈芳,她告诉记者,平时在外地务工,一年才回来一次,但是每次回来家乡的变化都让她感到新奇,尤其今年在家门口跟父母亲人一起看表演、猜灯谜,更有欢乐的节日氛围。
    陈芳外出务工已有几年,辗转几个地方后目前在苏州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厂工作,月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这两年咱们老家的工厂也多了,不过今年我还会继续出去打工,等过两年家里发展得更好了,我也多学到些技术,再回来工作。”陈芳说。
    颍东区幸福东路临时安置区共有2000多人,居住的大多是60岁以上老人及其子女,这里的老人很少出门,子女大多在外打工,文艺演出就像是调味品,丰富着他们的文化生活。“俺们小区居民都非常欢迎,希望以后这样的文艺演出也能多一些。”颍东区幸福东路临时安置区书记李守珍表示。

上一页:颍东统筹考虑 整片推进首重安置 下一页:颍东荣获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