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法院驻点扶贫有个“家”
2018-06-08 00:00:00作者:张素敏来源:区人民法院 刘静静

    

    为进一步树牢法治思维、转变工作作风、推动精准扶贫,加强帮扶责任人与驻点群众联系交流,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阜阳市颍东区人民法院创新工作举措,在全省正式设立首个法治扶贫法官驻村工作站,并于6月1日“开门营业”,服务群众。  
 

一“站”多举措   

    密切联系群众,强化帮扶效果。驻村工作站共设立八个小组,每组组长均由法官担任,各组组长要履行联系群众的第一责任,对帮扶工作效果负责,带领本组全员开展帮扶工作。每组成员在值岗期间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面了解贫困户、七类重点户等基本情况。组织开展夜校、讲习所、红色电影播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及时宣传法律法规扶贫政策、传统文化及帮扶成效。落实法治扶贫,强化规范执行。驻村工作站以法治扶贫为切入点,将扶贫与法治紧密结合,为贫困群众构筑法治“守护墙”。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调解民事纠纷、设立巡回法庭等活动真正打通法治扶贫“最后一公里”。配合“江淮风暴”执行攻坚行动,劝导敦促帮扶区域内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帮扶责任人更是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入村前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围绕计划开展工作,使各项具体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严格纪律规范,强化自我管理。驻点期间,各值岗人员不得随意外出、擅自离岗。要强化责任意识,遵守廉洁自律规定,不做与党员干部身份不相符的事情。要严格自我管理,对工作认真负责,与群众增进感情,不忘劳动人民本色,不做有损群众利益的事情。

  首发见成效    

    颍东法院法治扶贫法官驻村工作站成立当天,由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德、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波等四人组成的第一小组入驻工作站,开展为期三天两夜的全天候值站工作。该驻村工作站的办公地点是租用贫困户空置的民房,经过简装配备基础生活、办公设施,就成了法官们驻村扶贫的“家”。该小组首先召开了小组会议,明确小组任务一是要走访倪庄、蔡庄群众,开展信息摸查、宣传法治扶贫知识及了解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二是夜间巡防秸秆禁烧,确保“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污染一处水体”。根据区委安排调换,颍东法院秸秆禁烧的包保区与扶贫点均在口孜镇,两项工作可以同时开展;三是组织部分群众召开座谈会,主要宣传扶贫政策及颍东法院牵头、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督促限期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的通告》,了解群众需求、困难及对帮扶责任人的要求;四是了解帮扶区域内被执行人情况,向被执行人及周边群众介绍“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基本情况及成效,释明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法律后果,敦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确定义务。通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颍东法院法治扶贫法官驻村工作站的工作开展初见成效,得到周围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颍东法院法治扶贫法官驻村工作站值岗法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关心群众疾苦中增进感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进认可,在学习群众智慧中增进经验,访贫问苦、访富问计、访贤问策,更好地促进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上一页:向阳街道明确责任彻底整改脱贫攻坚存在问题.. 下一页:杨楼孜镇组织召开分庄群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