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培育农村社会文明新风,教育引导和培育农民核心价值观,推动基层文化蓬勃发展,推动本土文化蓬勃壮大,提升文明程度,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枣庄镇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为群众文化注入新活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文化宣传润心田
该镇把建设“乡村舞台”作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主要抓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搭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着力完善全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配套完善村级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农家书屋、医疗卫生、治安司法等公共服务设施,因村施策,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先后扶持4个农民文化演艺团体,以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点为中心,建成大桥大杨中心村、童庄和谐新村、枣庄牛寨中心村、蒋楼王庄中心村、牛庙中心村、枣安新村6个文化体育广场,绘制文化墙3600多平方米,成立了枣庄镇文化中心,建立了村级农家书屋9个,配套健身器材等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农民自发成立广场舞活动组织,人员达600多人;建立镇集中供养型敬老院1个,入院老人50多名;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文化活动,加大“讲文明、树新风”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枣庄乡村振兴”、公益广告宣传力度,使群众耳濡目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并充分利用好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引导群众开展丰富活跃广场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农民参与,激发全镇宣传文化爱好者创作内容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富有乡土特色的宣传文化作品,最大限度发挥宣传文化阵地的集聚作用,让农民在参与活动中提高文明素质,展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明创建焕新颜
走进枣庄镇9个村、居260多个村组,主干道两侧树木葱郁,一幢幢美丽乡村居民楼整齐划一,农家院内繁花斗艳,“村规民约”“道德家训”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处处可见,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相得益彰…这是该镇全面推进乡风文明行动,为美丽乡村注入新鲜血液的生动写照。
枣庄镇以文明村镇创建为目标,坚持把文明单位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工程”来抓,整合“一事一议”、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资金,加快农村水利、电网改造、通村道路、文化卫生、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全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和环境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建章立制,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村环境保护考核机制,持续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常态化整治行动,突出打造精神文明、乡村振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经济发展、法制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廉政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文化长廊,将农户墙壁打造成文化传播的“文化墙”,在着力提升农村文化服务水平的同时,为美丽乡村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枣庄美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文明乡风滋乡村
枣庄镇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五星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枣庄好人”、道德典型事迹报告的培育和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文明行为“六抵制”和“五好文明家庭”创评活动,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活动载体,积极倡导崇德向善的精神追求。紧扣“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主题,开展以文明风尚传播为内容的移风易俗、婚育新风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向乡村陋习“亮剑”,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镇村和公民形象,努力营造“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五星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大力传播孝道文化,依托村居广播、宣传车、电子屏、流动小喇叭等各类宣传阵地,组织道德典型进行现身说教、事迹报告,用身边的事教育和感化身边的人,用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积极倡导健康、文明、互助、友爱、孝老敬老的新风尚。时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精神文明之风已滋养着枣庄镇的每个村落,成为广大群众构建精神家园的热切期盼和扮靓美丽乡村的共同心声,凝聚着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