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脱贫摘帽工作任务加重,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乡村振兴亟待发展,为充分整合资源力量,攻坚克难,有效地发挥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促进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冉庙乡结合实际、多措并举,针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系统的考核管理,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作用。
一是底数清,据实申报岗位。严格按照《村级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以村为单位,全面摸排2016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情况,成立专项调查组深入有劳动力且在家务工的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调查,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及就业意愿,鼓励符合条件且意愿强烈的贫困户进行登记申报,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做到见人见面,知晓岗位。
二是定责任,合理安排岗位。根据岗位设置划分职责,充分考虑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及个人身体状况和能力特长,并结合个人意愿,为其安排最适合的岗位。结合岗位不同职责,同时充分考虑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个人身体状况、能力特长及个人意愿,为其安排最适合的岗位。真正实现人员与岗位的精准匹配,充分发挥贫困户特长,提高贫困户依靠劳动、特长创造财富的意识。
三是常培训,提升综合技能。针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多、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各村在组织新聘公益性岗人员时,加强岗前培训工作。同时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公益性岗位人员培训会,鼓励加强锻炼,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能力,改变自身思想,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四是严考核,进行动态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管理办法,公益性岗位的考核登记工作由村负责实施,乡扶贫办、劳动保障所每月进行督查核查。发挥最大作用。村级公益劳务实行合同化管理,一年一签订,对考核不合格或因外出务工、死亡等状况无法继续承包岗位的,以及新增加的,及时对接立即调整,停发公益性岗位人员报酬,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