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镇村给咱们姊妹安排了这样的公益岗位,要不然,像咱们这样身体不好的‘药罐子’,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人,还指望打工赚钱?”“是呀,做梦也没有想到,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现在在家门口就变成了‘工人’,咱们天天上班有活干,一天不上报干活好像‘丢了魂’一样,咱们靠自己的劳动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这日子,过得太充实喽!”8月6日,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枣庄镇大桥村,冒着酷暑正在清理日常生活垃圾的保洁员尹纯美一边清理道路上的方便袋,一边和一起干活的姊妹——村保洁员吴秀珍聊天。
为进一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让更多困难群众尽快摘掉贫困帽,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枣庄镇党委、政府、镇妇联积极探索脱贫渠道,创新扶贫项目建设,巧设光伏等公益性岗位,吸纳贫困户在“家门口”上班,成为每天上岗、每月拿工资的“农民工”,促进了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全镇9个村、居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结合贫困人口特长提出建议名单,驻村扶贫工作队审核确认后,由镇扶贫领导组确定上岗人员,人员确定后由村委会与上岗人员签订协议并组织培训。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地设立环境卫生保洁员、秸秆禁烧巡查员、夜间巡逻治安员、民事纠纷调解员、扶贫政策宣传员、乡村道路养护员、计生政策宣传员等公益性岗位。该镇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效益,新增公益性岗位348个,对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严格管理和考评,上岗实行签到制,对各村扶贫公益岗工作落实情况不断巡查,严格执行“公示、公开”制度,所有程序在镇村公示栏公示,确保程序严谨规范。让有劳动意愿和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能够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真正实现“脱贫不离家、岗位送上门”。真正让贫困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中,给予贫困群众“授之以渔”的就业岗位,不仅增加了乡里乡亲的人情关怀,和睦了邻里关系,更让贫困户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