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戚武奇
“室外寒风吹,棚内空气暖,在这里干活,不但冻不着,而且还冒汗,一天还能挣80块钱,这样的好事到哪儿去找。”这两天,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市气温降了七八度,逼近零度以下,寒意逼人。颍东区紫青农业温室大棚里却暖意融融。花农吕桂敏告诉笔者,“这里不但不冷,而且花香怡人,工作起来心情愉快。”
紫青农业位于颍东区新华街道办事处吕寨村,是当地结合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引进实施的一个绿色生态智慧农业项目。其中,温室花卉种植是其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吕寨村推进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开发乡村旅游,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重要依托。
今年,基地动用7个温室大棚、50多亩土地,种植60多个品种的温室彩菊。目前,乒乓菊、少女菊、泪黄菊等多个品种已开始绽放,花姿绰约,色彩夺目,芬芳宜人,迎来了采摘上市期。负责管理花卉种植的许重顺告诉笔者,“今年的彩菊行情看涨,平均一支能获利1块多钱,少数品种一支能获利2块多钱,按照每亩地种植3.6万支菊花来算,一季子可以向市场提供180万支鲜菊花,一年种两季,每亩地的效益相当可观。”
这一点,在基地务工的花农吕桂敏深有体会。“俺每个月能干28天左右,每天80元工资,加班每天有100多元,一个月工资近4000元。”吕桂敏说,工作起来空闲时间少,但活儿不累,就是采花、包花、掐头、拿叉等活计,跟犁田耕地比起来轻松多了,还能闻着花香。
与吕寨村的吕桂敏不同,外村来务工的李翠霞既想务工挣钱,又想在基地学到彩菊种植技术后回家种彩菊,她说,“家里的30多亩地一年的收入,还比不上基地一亩的收入,这差距太大了,还是温室种植技术好。”
如今,吕寨村的“一村一品”——彩菊种植已搞出了一点名堂,不仅在国内销售,而且还走出国门,销售到了韩国、日本,销量稳中有升,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当地30多个贫困家庭成员常年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也随之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