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着白衣时,他们是家中的支柱,是父母眼中的孩子。换上白衣后,他们就是随时听从国家召唤、使命必达的战士,在生与死之间,为大家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我们为你们骄傲,为你们自豪,向“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致敬,疫情面前,你们是最美“逆行者”!
不计生死 主动请缨上一线
马丽影,在中国中铁阜阳中心医院医护岗位上已工作九年。疫情爆发,她毅然决然、不假思索的递交了请战书, 临上一线的前一天,她才把自己请战的情况告诉家人。本担心家人会有所反对,谁知道母亲却说:“你放心去吧,记住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回来,我们在家等你。”平时大大咧咧、不善言辞的弟弟,也拍着她的肩膀说:“姐,你真棒,我们在家替你加油。”一向严肃、不懂浪漫的老公,只是默默地看了看她,然后拉她入怀,什么也没有说。刚2岁的女儿站在一旁,也学着爸爸的样子张开双臂,示意要拥抱妈妈。有了家人的支持,马丽影觉得什么都不用害怕,什么也不用畏惧了。
世上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隔离病区的工作强度之大,需要的身体、心理素质之强,只有进过隔离病区的人才能体会。每次马丽影和战友们进入隔离病区前,都要花费十多分钟,层层武装后才能开始工作。从简到繁,事无巨细,给病人们发放食物、输液、采集检测标本、收拾医疗和生活垃圾……甚至还扮演了“心灵安慰师”。繁忙的人,上天总是会有所眷顾,不知不觉,时间就会如同流水一般,在指缝间溜走,一天8个小时,对,8个小时就是这样,在工作中悄无声息的度过。心理的强大总是会战胜身体的“弱小”,为了不去卫生间,避免资源的浪费,减少暴露,她们可以一整天不吃也不喝。下班后褪去那层层厚“茧”,露出被口罩、护目镜长时间束缚,而留在脸上的深深压痕,以及被消毒液摩擦留在手上的红疹,仿佛都在诠释什么是“白衣战士”。
为了治疗 身穿厚重防护服
“今日任务,采集所有隔离病人血液标本”,接到任务后,内一科护士赵格格和同一护理小组的护士马丽影、冯晶晶、胡天著,小心的穿着一层又一层的隔离衣,大家不断的相互检查隔离服是否破损,相互叮嘱着工作注意事项,当防护准备工作完成时,她们已经有些轻微的喘憋。
进入病房,护目镜就出现了雾气,视线很差。为了给一位4岁小朋友完成抽血,赵格格和马丽影一人握着小朋友的手不断鼓励着,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人则趁机仔细的寻找血管,由于戴着三层防护手套,手上基本感觉不到血管的弹性,只能凭经验和感觉操作。在两人的协作配合下,终于把小朋友的血液标本采集完,此时两人都已汗流浃背。
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增加,喘憋胸闷头疼的症状就更明显。当采集到最后一个病人时,赵格格突然眼前一黑,双手迅速扶住了床栏顿了一下,由于持续工作,导致突发低血糖,当她稍微恢复过来一点,第一句话却是“针头有没有伤到病人?”
坚守岗位 助力抗疫阻击战
自1月24日,身为医院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的内一科主任李华庆,就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参与制定医院各类防控预案,坐诊发热门诊,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专业支持。他一直告诉同仁,不打无准备之仗,科学救援,是最基本的要求。护士长侯婷婷则带领着内一科其他医务人员,主动挑起科室工作重任,为科室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医务工作者也是儿女,也是父母,也是丈夫妻子,却更是医者。”使命必达,在所不辞,当人们需要保护,他们便化身为勇敢的战士,冲锋在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他人的生命。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致敬最美逆行者,在危难面前选择了先人后己,谢谢你们,守护我们的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