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芳
春节过后,阜阳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杜平,取消了去南方城市参加美展活动的计划。在家始终没有停止刻铜创作的杜平,一直被武汉抗疫一线的许多故事深深感动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让杜平心中萌生出一个想法,他决定为武汉抗疫一线的英雄刻像。他心目中的英雄既有84岁的钟南山院士,也有72岁的李兰娟院士,还有陈薇少将,以及牺牲在抗疫一线的李文亮医生。
杜平是国家级非遗杜氏刻铜传承人,他创作的刻铜作品,共获得包括百花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金奖40多项。去年,他制作的大型刻铜精品《开国大典》获得中国第十一届非遗博览会金奖。之前,他还创作过钱学森、聂卫平等人物肖像,技艺纯熟。这些作品都被国家和省级博物馆收藏。
杜平在创作时,常以创新为人称道,特别注重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这次,他在酝酿刻铜制像时,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反映出抗疫英雄的坚定信念和高贵品格。他先是查阅了相关资料,对人物事迹和概况做到心中有数。找到创作切入点,定下基本思路后,他又在网络上反复对比,选出最能符合抗疫英雄职业特征和英雄形象的照片。如钟南山院士,最后选定的是他穿着白大褂凝神思索的照片。
进入正式制作阶段,杜平开始绘制刻铜草图,几易其稿,突出最能表现人物状态的细节,反复推敲后定稿。材质上选用优质白铜板,光洁如银,是最合适的人物肖像绘画载体。刻制一幅作品费时费工,要精雕细刻,线条之间衔接自然,杜平废寝忘食,在20多天时间内,连续制作并完成了《钟南山院士》《抗疫英雄李文亮》《抗疫女将军陈薇》《李兰娟院士》刻铜肖像。这些作品线条细腻,刚毅中透着柔和,既有刻铜作品的厚重感,又有传统手法的精美纯净。在安徽省文联《战疫情,安徽非遗人在行动》专题中,杜平的作品以绘画加视频的方式被推出,被许多网友点击、转发。
“钟南山、李兰娟、陈薇、李文亮等人,我认为他们都是英雄,把他们的形象刻画出来,把他们无畏的英雄气概展示出来,以鼓励人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杜平希望,疫情结束后,将这些刻铜作品赠给抗疫英雄本人或者单位,作为永久性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