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雪洁 通讯员 武艳
穿上防护服,就意味着“战斗”的开始。在阜阳市肿瘤医院,一群90后青年护士不惧危险,志愿前往发热门诊、留观病房等高风险科室,运用专业知识和细致护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疫情结束再结婚
“阿姨,您今天的体温正常,一定要保证营养,对餐食不满意的地方就跟我说。”阜阳市肿瘤医院隔离留观病房内,护士陆婷婷正在给一名隔离留观人员测量体温。每次测量完,她都会耐心和留观人员说清楚体温情况,并跟他们聊几句。“生活上的关心,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
陆婷婷原是心脏介入科的一名护士,疫情爆发后,志愿来到隔离留观病房。穿上防护服后,动作比较笨拙,像量体温、送饭菜这些工作,在平时根本不算什么,但如今仅仅是测量一圈体温,她都会汗流浃背。此外,隔离留观人员的情绪波动比较强烈,有对自身病情的焦虑,也有对新冠病毒的恐惧,陆婷婷每次都耐心解释,仔细抚慰,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之前有一对母女,女儿年前从武汉回来,谁知两人均出现发热症状,住进了隔离留观病房。不知什么原因,母亲对检查治疗非常不配合,连抽血采样都十分抗拒。”陆婷婷说,劝说无效后,她让老人的女儿出面,一个电话就让老人安心检查和治疗了。
进入隔离病房工作以来,陆婷婷几乎就没有休息过,与同在医院工作的男友也没有见过面。“本来打算2月份拍婚纱照,我们都是医务工作者,先要打好这场仗,然后才去想自己的事。”陆婷婷已和男友商定好,等疫情结束后再结婚。
放下恐惧担责任
秦文娇今年24岁,是去年新入职的护士,疫情发生后,她志愿前往隔离留观病房。除夕当天,刚结束了科室的工作,回到家里正准备和家人吃年夜饭,秦文娇接到了去隔离留观病房报到的通知。在家匆匆吃了几口饭,她就立即来到医院,进入重度污染区工作。
重度污染区内,为了节省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医务人员上班的时候不吃不喝。第一天,8小时高强度工作之后,准备休息的她发现,自己的防护服发生破裂,联想到疫情的严峻程度,她一时间手足无措,害怕得当场哭了出来。护士长和同事见状,都过来安慰,后来才发现这是她在脱下时用力过度造成的。
“当时心里比较害怕,但是我还是得往前冲。”秦文娇说,第二天下班后,她到药店买药,店主得知她是一名医务人员后,把自用的口罩全部送给了她,并对她说:“这时候,保护你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这句话给了她极大的鼓舞。
随后,秦文娇主动要求留在重度污染区,并表示自己已经克服了心理障碍。不仅如此,她还准备申请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工作之余支援社区防疫工作。
温情的支援,强烈的责任,让秦文娇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知,让她放下了对疫情的恐惧,全身心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去。刚大学毕业的她,在岗位上或许还十分青涩,但是,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念,正在成为支撑她走下去的有力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