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6日
400多个温室大棚内西瓜苗、冬瓜苗、黄瓜苗、豆角苗长势喜人,工人在辛勤劳作,有的在拿杈,有的在搭架,有的在锄草……3月31日,在阜阳颍东区口孜镇洪阳村白晶晶家庭农场里,记者看到人们在忙着春耕春种。
“多亏了6天前到账的18万元担保贷款。不然,咱们就无法周转了。”农场负责人康伟光说,白晶晶家庭农场去年种植了297亩芦蒿,主要的国内市场就是武汉,本来春节前后是销售旺季。受疫情影响,今年销售基本为零,损失了近90万元。
作为洪阳村的主要扶贫带贫产业基地,农场常年吸纳了24名贫困群众就业,50多名贫困群众季节性就业。今年农场种植了400亩特色蔬菜和200亩的水果玉米。5月初,水果蔬菜上市销售后资金就能回收。但是,4月份大棚管理资金却没有着落,康伟光当时一筹莫展。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颍东区担保公司工作人员主动与当地农商银行联系,按“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实行无抵押放贷,快速下拨款项。一周后,18万元贷款到账。
疫情发生后,颍东区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专项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颍东区担保公司项目二部总经理崔康介绍,担保公司与金融部门主动下沉,对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贷款担保业务,并给予贷款担保业务50%贴息优惠。据统计,今年前3个月,该区共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金额791万元,惠及4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颍东区冉庙乡军霞家庭农场,100多亩地的西瓜大棚已重新换了新钢管、新薄膜,地膜、灌溉滴管、农家肥等备用农资也已准备齐全。“要是没有这19万元的无抵押担保贷款,疫情期间的春播春种肯定要推迟,西瓜上市时间差打不出来,就卖不出价了。”农场负责人孙军霞说,“我们接续6年从区担保公司融资贷款,款项拨付到位快,今年贷明年还,资金循环利用率高,利息还低。有了融资支持,春耕生产不发愁。”
当初,军霞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不到100亩,用工5人,年收入几万元。有了融资支持,现在农场已经发展到300亩规模,解决了当地贫困人口20多人就业,年纯收入超20万元,成为村特色种养扶贫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