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机制制度。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压实责任分工,及时调整颍东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增加了5个成员单位,明确了各级各单位分管领导和具办人员,认真落实“双公示”、“红黑名单”、信用查询等制度,确保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是明确目标任务。以《阜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为统领,出台《颍东区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颍东区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标任务责任清单》,开展颍东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0年版)、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目录(2020年版)编制工作,指导和推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三是广泛开展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广泛普及信用知识。利用政府网站常态化宣传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及信用知识;组织开展“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主题宣传活动,利用秸秆禁烧、环保督察、扶贫走访等机会开展信用进乡村活动,在田间地头向群众发放信用知识宣传单,弘扬诚实守信美德;围绕文明创建,开展诚信进机关、诚信进社区、诚信进商场活动,积极营造“立诚信之本,做诚信之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利用开展“四送一服双联”活动,积极推动信用进园区、进企业,向企业宣传什么是失信行为、失信对企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如何进行信用修复等相关知识,增强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意识。
四是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广泛、机制化采集各部门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信用信息,重点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上半年报送市平台“双公示”信息3059条,重点领域公共信用信息15823条。
五是积极开展信用修复。不断完善信用修复机制,结合全省信用修复专项行动,积极主动帮助企业修复不良信用记录,截至6月底,向市信用办累计报送信用安徽网站拟修复行政处罚信息132条,主动联系指导企业在线修复信用中国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为企业在融资贷款、申请贴息、资金争取等方面提供了极大帮助。
六是强化信用情况运用。把信用查询嵌入到将公共信用信息查询应用嵌入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资金申报、文明单位评选、纳税评价等各项业务工作流程,在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全面开展信用信息查询工作,做到“逢办必查”“逢报必查”。严格执行红黑名单制度,对守信者激励、对失信者惩戒,全面营造守信一路畅通、失信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上半年共争取纳入全国性和地方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30家,21家企业落实融资4.8亿元。申报争取“三重一创”企业4家、皖北贴息企业1家。在建筑、交通、房地产、化工、食品等领域落实失信联合惩戒1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