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高质量完成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2020-12-04 17:26:00作者:刘辉来源:区民生办

      

2020年,颍东区围绕“四个突出”,持续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倾力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高品质的服务产品,着力打造高质量服务平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截至11月底,办理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案件809件,占目标任务的101.13%,高质量完成全年民生工程任务。

一是突出利民,扩面提标更深入。着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颍东区累计建成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工作站12个、村(社区)工作室117个,实现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并和省、市实现对接。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努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使法律援助服务更加深入便民。

二是突出便民,网上办理更便捷。配合省、市有关部门,积极拓展“12348安徽法网”服务功能,加快建设覆盖全业务的法律服务网络,有序引导人民群众通过“12348安徽法网”获得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6类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网上办事效率和体验感。特别是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颍东区及时启动“法律援助惠民直通车”,群众可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咨询申请。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予经济困难条件审查;对因疫情不能及时到岗复工引发纠纷的农民工特事特办,快速受理;受援人可自主选择律师进行“点援制”,让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时间获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解除燃眉之急。

三是突出利民,高效普惠更贴心。按照中央提出的“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目标,结合颍东实际,一方面,把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及未成年人和军人军属等作为法律援助重点保障对象,在偏远地区探索建立流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通过合并执业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托管代管、培育规模法律服务机构等措施,支持偏远地区法律服务机构发展。另一方面,统筹城乡公共法律服务设施布局、服务提供、资金保障,有步骤、分阶段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乡村倾斜,推动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同城化、一体化管理。

四是突出为民,科技应用更广泛。不断深化科技应用,坚持传统供给模式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动法援服务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同时,围绕群众特定需求,智能、精准地匹配供给与需求,提供“主题式”、“套餐式”法律服务,更好满足各类主体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不断加大移动客户端开发力度,拓展移动端服务形式,实现法律咨询、事务办理“掌上办”、“指尖办”,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个性服务方向发展。


上一页:颍东区发展改革委开展12·4宪法宣传活动.. 下一页:颍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宪法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