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颍东区人民法院李林法官一行赶赴150公里外的蚌埠市,几经波折,成功调解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化解至亲矛盾,传递司法温情。
今年85岁的冯某与妻子共育有三个子女,分别是长子冯某松、次子冯某彬、长女冯某云。冯某妻子与长子已去世多年,次子冯某彬身患疾病无力履行赡养义务。因生活困难,冯某于2016年向颍东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长女冯某云履行支付赡养费的义务,该案由李林法官主审,后经调解最终达成由冯某云每月支付400元赡养费的调解协议。
然而今年1月,冯某突发疾病,被诊断为脑梗死,无法独立生活,需陪伴护理,为此冯某再次诉至法院要求冯某云增加赡养费。
3月23日,颍东区法院受理冯某起诉的赡养案后,本着优先处理、快速处理原则,确定仍由李林法官主审本案。拿到卷宗后,李林发现无法与冯某云取得联系。为避免亲人对薄公堂,并考虑到双方经过上一次赡养纠纷具备良好的调解基础,李林决定前往蚌埠市找冯某云,期望能够尽快解决冯某面临的生活难题。
3月26日早上,李林来到冯某云原先住所,经与当地村委会沟通了解,冯某云早在前几年就搬离该地。寻人无果的李林与冯某电话说明情况,冯某只能提供冯某云现住地的大致地点,无法确定具体位置。想到还在病榻上的老人,李林与同行工作人员决定,只要有一丝希望,便不能轻易放弃。
一行人匆忙的身影辗转于两个派出所、三个居委会,几经失望后,直至晌午才在当地工作人员帮助下找到冯某云儿子的电话号码,间接联系上冯某云。下午15时,李林到达冯某云住所,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释之以法,经过数个小时交谈,冯某云表示愿意履行赡养义务。冯某次子冯某彬的两个儿子也主动向法官表示,愿意履行自己应尽的赡养义务,支付一定的赡养费。最终促成各方达成调解协议,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处置,亲情也得以修复。
近年来,颍东区法院针对拖欠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涉民生案件,一直坚持优先立案、优先办理、快速办理,及时化解纠纷,通过调解员网络铺设、区域化、网格化以及多单位联动等方式,全力开展调解工作,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