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颍东区法院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引导干警从困难群体入手、突出的问题着眼、具体工作抓起,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集中帮扶普法解民忧 伸援手献爱心捐助脱贫户
该院组织全院帮扶责任人赴口孜镇大坝村开展集中走访帮扶,为群众纾难解困的同时,进行民法典宣传,引导脱贫户知法、守法、懂法。
该院包保口孜镇大坝村在册脱贫户倪文举家中妻儿重病,第一时间发出《捐款倡议书》号召全院干警伸出援手,大家积极响应,半天时间内共捐款9000余元。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波与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晓峰一行前往医院探望,并将捐款送到倪文举母亲手中。
枣庄镇枣庄居委会在册脱贫户李凤明老人在卖大葱的途中因三轮车翻车轧伤了脚,无法下地,家中还有近千斤大葱待售,全院干警发起爱心接力,短短半天时间内认购大葱250斤,共计625元。
进村入校走社区访企业 普法宣传脚步不停歇
该院干警们秉持“群众需要啥,我们就宣讲啥”的服务理念,在现场以案说法、答疑解惑群众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组织法庭干警“赶春会”,带着普法宣传册在老庙镇集市上进行法治宣传活动。
该院深入枣园社区进行普法宣传,就《民法典》新增及新变化知识点、防诈骗手册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讲解。
口孜法庭的干警前往口孜镇洪沟中学,开展“阳光校园”普法宣传活动。和学生们进行关于校园暴力的互动交流,从盗窃案例引出法治宣传的主题,以案释法,教育引导学生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家庭、感恩社会。
院党组书记、院长胡龙汉深入企业,持续开展“四送一服”走访活动。先后走访了阜阳金昱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安徽名特玻璃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企业送去“颍东区‘四送一服双联’活动包保机制联系卡”,了解发展情况,提供法律咨询,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企业发展前景。
举办法院开放日 学生学法零距离
该院邀请冉庙中心学校学生走进法院,参观少年审判庭法庭,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切实增强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此外,带领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的45名大学生走进大法庭,旁听了一起持刀抢劫的案件庭审,刑庭法官“面对面”以案说法,让学生们“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
积极调解促民生 当场履行效率高
插花法庭就一起健康权纠纷的案件与双方当事人联系对接,积极地对案件进行开庭审理、庭下调解。经过法庭干警耐心细致地释法明理工作,最终各方达成调解协议。
口孜法庭李林法官一行驱车赶赴三百里外的蚌埠市,几经波折找寻当事人,成功调解一起当事老人年过八旬卧病在床所引起赡的养纠纷案件,为双方化解矛盾,传递司法温情。
诉讼服务中心的人民调解员成功诉前调解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调解当日两位调解员双管齐下,分头调解,讲道理释法律,最终以17000元的赔偿金额促成了双方和解,整个过程无须缴费,高效便捷。
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 巩固诉讼服务能力水平
该院受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但鉴于二被告共同的代理律师人在上海,不便到庭参与调解,承办法官当即联系立案庭远程调解工作人员,决定采取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智能调解室开展在线调解,让当事人少跑腿促双赢,同时电话指导代理律师完成“多元调解”微信小程序的注册登录工作。调解过程法官释明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利弊,仅仅二十分钟就促成了双方当事人的和解。
该院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与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全面结合。在诉讼服务方面,积极推广中国移动微法院、“家门口起诉”跨域立案、“菜单式解纷”直通车、律师服务平台、暖心便民服务、远程视频解纷等司法利民便民举措,为群众诉讼服务拓宽渠道。
强化服务细节 提升群众满意度
针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法院系统“诉讼费退费不及时”的顽瘴痼疾,该院认真开始自查,对诉讼费收退费工作进一步改进。目前诉讼费收费、退费工作已经实现全系统操作,当事人诉讼费交纳、退费无需再至法院办理,实现诉讼费交纳形式多样,联动协作当事人立案交费实现异地操作等。
腿部受伤不便排队立案当事人张某购买商品房后开发商逾期未交房,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诉至颍东法院,立案庭的同志知晓情况后,立即启用诉讼服务绿色通道,由工作人员张玉红提供一对一全程指导服务,整个立案过程不到10分钟即完成,高效便捷。
两位需要立案的当事人由于未携带身份证无法进院办理,执勤法警通知立案庭后,立案法官立即携带相关材料到大门口进行现场审核。审核后发现该案不属于区法院管辖,便向当事人释明相关法律法规,而后迅速制作并送达了不予受理裁定书,引导其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
该院在全面提升诉讼服务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同时,畅通诉讼服务绿色通道,为涉企、涉民生、涉妇女儿童老弱群体案件提供绿色通道,以“优先办、引导办、便捷办”为原则全程提供诉讼服务指导,全力为当事人提供有温度的司法服务,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真正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