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日报|『乡土味』宣传正能量——颍东区枣庄镇七旬农妇邓素玲自创文艺节目
2022-12-12 10:45:49来源:阜阳日报(2022.12.9)



本报记者 徐立成 见习记者 毕舒宇/文 通讯员 武艳/摄

  田间地头、村民广场,是她的舞台;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康知识,是她宣传的内容;用百姓的语言讲述百姓故事,通俗易懂的小节目受到乡亲们欢迎……74岁的邓素玲家住颍东区枣庄镇枣庄居委会,她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节目,宣传正能量,受到乡亲们欢迎。

  要让群众能听懂
  
“出门都要戴口罩,防范疫情少不了;勤洗手勤洗澡,讲究卫生好处可不少……”11月25日是个大晴天,枣庄镇宁桥村小广场上暖意融融,村民们散坐四周,观看邓素玲表演节目——健康知识快板书。
  邓素玲站立中间,随着节奏说着台词,不时配上动作,引得阵阵掌声。表演刚结束,几位老大娘上前拉住邓素玲的手:“你的节目俺们都爱看,说的都是咱农村的人、农村的事,听得懂,好听!”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邓素玲表演的节目,除传统戏曲外,无论是快板书还是顺口溜等,“本子”都由她本人原创。
  “小时候家里姊妹多,经济条件也不好,俺就读了几年小学,文化水平比较低。”但邓素玲爱学习、善于观察生活,常把自己学到、看到、听到的素材,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题材非常广泛。自家堂屋的一个旧茶几,就是她的创作台,记者翻看上面摆放的一沓创作手稿,字迹工整,看得出作者非常认真。
  疫情防控期间,邓素玲结合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编写了快板书《防疫情》;为推进基层治理,颍东区在推进“四事四权”工作法过程中,创新开展“红管家”工作,她见到身边的“红管家”在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帮危济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创作了《我是一名红管家》;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她感慨如今农村的幸福生活,创作了《婆媳二人学党章》……她不但受邀参与镇村的宣传活动,还主动来到小广场,定期为乡亲们表演。
  此外,邓素玲还把自己编排的小节目录成小视频,在网络平台传播,讲的都是乡里乡亲的事,饱含皖北乡土气息,充满正能量,受到网友点赞。

  节目充满乡土味
  邓素玲出生在宿州市砀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姊妹中排行老五。幼时她爱好文艺,上小学期间,但凡听说哪里有演出,就跑去看、跟着唱,后来索性跟着乡里的剧团学习豫剧,并渐渐入行,擅长《拷红》《白蛇传》等传统剧目。
  “后来,我随团来阜阳演出,这边的剧团看我演得好,就让我留下来演。演了一年又一年,最后还在阜阳结婚成了家。”邓素玲在教育子女方面非常用心,儿子们全被她送到了部队,转业后在外发展。几年前,邓素玲的老伴去世后,她一个人住在家里,多次谢绝孩子们同住的邀请。她说自己喜欢生活在农村,喜欢乡土味。
  2014年,邓素玲发起成立蓝天飞鹰喜剧团,经常应邀带着团员到周边的河南、山东等地演出。今年,她还加入当地的“红管家”志愿服务队,利用自己的文艺特长,积极宣传阜阳变化、传播正能量。
  “邓素玲老人用群众的话宣传党的政策,整理后加上自己的感悟,紧密联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宣讲接地气、效果好。”枣庄镇宣传委员兰李星告诉记者,今后将引导、发现更多的基层文艺爱好者,为时代发展传递最强音。


上一页:阜阳日报|产业兴旺强村富民 下一页:颍州晚报|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