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理有法,纾困解忧暖心。今年2月以来,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王海居不断摸索总结借鉴“枫桥经验”,积极创新成立“最优解”工作室,进一步优化调解方式。
该室共有66名工作成员,由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担任主任,由副书记和治调主任担任副主任,下设5个乡村治理工作小组,分别为政策宣传组、信息收集组、志愿服务组、警民联防组、最优调解组。
宣传法律法规。工作室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线上利用微信群等渠道推送相关法律法规,线下通过广播、小喇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努力从源头遏制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走村串户集信息。工作室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势,及时了解网格内的大事小情,对可能存在和发生的矛盾纠纷做到早预警、早处理,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矛盾纠纷的潜在因素,预防辖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工作室,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志愿服务讲奉献。工作室围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召集志愿服务者,要求志愿者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并设置志愿服务站点,接收并处理来自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并根据不同服务需求进行分类和分组管理。切实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院落之中、消化在村组之内。
警民联防护平安。工作室依托派出所指挥中心平台“警情通传”,逐步形成平台“供线索”、社区和社区民警“控地面”的模式。开展网格化巡逻防控,有效地把警情可能引发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不断提高见警率、警情下降率,提升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
精英调解求最优。工作室组织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一些在居民中有威望、懂法律的人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讲法律、讲人情的方式联合调解居民纠纷,打造集矛盾调解、法律咨询、困难帮扶、心理安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民调解队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推动大量矛盾纠纷通过源头治理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矛盾纠纷“最优解”。
截至目前,王海居“最优解”工作室共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发放宣传单页800余份,悬挂宣传条幅10余条,警民联防联控5起,入户走访890余户,化解矛盾纠纷5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