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农村,老党员们利用自身优势,走村串户,调解邻里矛盾,宣传政策方针;在城里,老党员以身作则,与居民共商小区事务、共解难题。
日前,中安在线记者在颍东区多个村居社区走访时发现,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老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通社情民意,为政府和群众排忧解难。
从“五老说事”到登门做事
“土地纠纷、婆媳关系、邻里矛盾,只要老百姓有啥矛盾,俺们都会去调解调解。”66岁的刘同亚家住阜阳市颍东区杨楼孜镇八里居,他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原八里居老支部书记。退休之后,便加入了当地“五老说事”的队伍。
几年前,一位居民在宅基地上拆旧建新时,与邻居发生纠纷,双方都认为对方占用了自家的宅基地。多年来,两家人就宅基地问题争执不休,调解多次也没和解。刘同亚知道后,让双方当事人坐到一起商量,并根据宅基地底账,对双方的宅基地进行重新的界定,划清界限,化解了积累多年的矛盾。今年农忙之时,双方又因田地边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刘同亚找出田地信息底册,带上卷尺,丈量田地,打上地桩为界,再次化解了两家人的矛盾。
“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同村71岁的老退伍军人李荣西也是一名老党员,自从加入“五老说事”的队伍后,一直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秸秆禁烧等工作。挨家挨户通知群众接种疫苗,告知外出务工人员做核酸检测,总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在秸秆禁烧期间,李荣西带头在田间地头、主次干道、河道沟渠旁清扫秸秆,逐一上门告知村民秸秆要堆放规范,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八里居委会在党群服务中心专门安排了一间“五老说事”办公室。但这些老党员们很少有时间坐在办公室里,他们经常走村串户,主动深入群众,力所能及地帮助居民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当“红色物业”入驻老旧小区
“以前,俺们小区里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车辆乱停放,别说在小区闲坐了,就连进出小区都不方便。”家住颍东区向阳街道胡桥社区志强花苑小区的55岁住户樊颖洲,回忆起小区之前的景象感慨良多,“现在真是太好了,路灯也亮了,各项设施都齐备了。”
这种转变得益于胡桥社区“红色物业”入驻志强花苑小区。社区党总支书记范克虎向记者介绍,该社区有很多像志强花苑这样的老旧小区,不仅楼龄久,小区楼栋也特别少,物业公司根本不愿意接手这样的小区。
为了改变老旧小区脏乱差的面貌,社区党支部决定向外“取经”。合肥推行的“红色物业”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一番了解后,范克虎决定:“咱们也管干!”
小区虽老,但党员不少。于是,以小区党员为核心的“红色物业”便建立起来。退休的老党员们积极义务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形成了“居民互助”模式的“物业公司”。老党员樊颖洲就是其中一员,“咱们建立了值班制,居民有点啥事,有个反映的地方,小事咱就上门给搭把手,大事就直接转交给社区,三两天就给办了,比以前好太多了,大家发挥余热,干的也有劲。”除此之外,“红色物业”还通过收取少量物业费,社区补贴一部分的方式,请来了保洁公司,维护小区环境卫生。小区按照居民的需求,改造成了干净整洁的美丽家园。
“红色物业”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的难题。目前,这一创新做法已在颍东区多个老旧小区得到推广,该区在把党建工作做深做实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切实需求。
活跃在楼宇之间的社区党员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文化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在颍东区向阳街道和谐路社区,每天晚上7点钟左右,71岁的杨玉山夫妇都会拎着音响,来到社区广场,带领大家跳舞。社区书记王勇介绍,杨玉山夫妇是退休职工,也都是老党员,“社区有个文艺服务队,老两口就是牵头人,经常组织、带领社区群众进行文化演出。”
和谐路社区党总支牵头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充分调动社区党员的积极性,成立了8支志愿服务队,每逢节假日便深入社区各地,开展社会公益、文明创建、敬老助残、法律咨询、卫生服务、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
早在2017年,颍东区河东街道闸东社区便在御龙湾小区设立党支部,深入开展“党建+”服务管理模式。目前,御龙湾小区党支部按楼栋(楼道)设立三个党小组,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居民小区‘兼合式’党组织——楼宇(楼梯)党小组——居民党员”的组织链条,构成全覆盖的横向网格,实行区域化党建。把党的建设、小区治理、安全风险防范、综合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纳入到网格化管理体系中来,支部党员负责对小区每栋楼进行责任包保,走家串户了解小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快督促物业逐步解决问题。
“我们通过发挥小区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全体业主,真正实现‘党建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群策群力抓好党建和服务。”闸东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夏萍说,近几年来,御龙湾小区近100%的物业费收缴率,便是小区居民对小区党支部和党员工作的认可。(武艳 张蕊 吴伟龙 记者 胡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