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建设高质量法治政府 绘就和谐幸福新底色
2024-08-16 16:21:45作者:孙林林来源:区司法局


今年以来,颍东区司法局坚持主动把握和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对标先进地区,强优势补短板,谋新路出实招,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在2024年上半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中,我区得分位居全市前列。

纵深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着力打造“一诺千金”诚信政府。建立健全履约践诺长效机制,全面排查梳理公共政策未兑现、合同协议未履行情况,厘清法律责任,建立问题清单,实行清单式闭环化管理,按照“发现一个,兑现一个”的原则,推动存量问题依法主动及时全面兑现履约,进一步促进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政府承诺兑现到位。今年以来,共排查梳理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问题35个,兑现资金1115.52万元,兑现率100%,企业满意度100%。

 创新“134”区域协作模式,助推合法性审查提质增效。结合我区各乡镇(街道)实际,探索组建合法性审查协作区,把全区12个乡镇(街道)就近划分合法性审查协作联动区域3个,每个协作联动区域负责管理4个乡镇(街道)重大合法性审查事项,各乡镇(街道)建立党政办+司法所+镇(村)法律顾问联合审查机制。组织举办合法性审查专题讲座、业务技能竞赛、编印典型案例、合法性审核“法治沙龙”等活动,全面提升合法性审查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

探索“执法监督+”新模式,发挥多元联动效能。开展“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结合被复议诉讼的行政执法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监督,协助执法单位认真查找原因、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推行“执法监督+营商环境”,联合区营商办落实“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工作,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协调“执法监督+纪律监督”,联合区纪委监委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由区纪委监委对相关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督导,警醒执法单位严格开展执法活动,规范制作执法卷宗。

打造调解品牌矩阵,调出基层治理“和谐色”。创建出一批有名气、有实效、各具特色的调解工作室、调解品牌,例如:“一家人调解室”“五老调解室”“老兵调解室”“丁大姐调解室”“茶吧饮茶”“京京有调”“顺理成张”“訾”心话室等多个特色调解品牌,将“流动调解桌”搬到家门口,“点单式”服务把矛盾化解在原地。

建立覆盖重点行业、矛盾多发领域的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9个,涵盖婚姻家庭、物业纠纷、税费争议等方面,由区司法局业务指导,以促其规范运行,形成矛盾纠纷“专管专调”。在12个乡镇(街道)成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深度融合,与区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一体构筑“1+12”一站式解纷体系。

创新普法方式方法,丰富基层法治文化。联合多部门挖掘本地法治文化特色,开展“法治书画进乡村”“法治风筝文化节”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针对高校大学生特点,赴法院、检察院、基层司法所等地多形式组织开展“青春飞扬 法治护航”青年法治夏令营活动。

“颍东普法”抖音公众号在原有“自编、自导、自演”真人秀的基础上,新增“镜前说法”和“直播带法”两个栏目,持续制作推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普法直播和普法小视频。开展颍东区首届“优秀法律明白人”评选活动,选树典型,为全区广大“法律明白人”带好头、做表率。

打造“东枫法语”系列品牌,深耕乡村治理现代化。探索建立“袁寨共话•东枫法语”法治驿站,编制公示《法律服务清单》,整合基层法官、民警、司法所干警、社区干部、网格员、法律志愿者、律师等力量,打造“法律援助+矛盾化解+诉源治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平安守护”多功能复合型法律服务新阵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创建“法润乌江”文化工作室,发动本地文化艺术爱好者开展漫画、书法、水墨画等法治文化创作活动,将传统书画艺术与现代法治精神巧妙融合。截至目前,工作室开展法治文化创作活动12场次,创作作品200余件,作品展5场次,党员群众、师生参观达3000余人次。

精耕“村口板凳会”普法新阵地,巧妙利用村民在村口围坐板凳聊家常的“饭后时光”,邀请村(居)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参与到“板凳会”中,通过现场解答法律咨询、以案普法等的方式,向村民普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村民们只需要搬个板凳坐在家门口,唠着家常就能轻松学法。


上一页:颍东区第二届“青年飞扬 法治护航”青年法治夏令.. 下一页:颍东区司法局:复议“四维度”,护航食品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