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尚原野/文 特约摄影 卜光辉
近段时间,国内市场猪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我市很多生猪养殖户都在抓紧时间补栏,希望能赶上这波“猪周期”市场需求高峰。其实,早在两个多月前,颍东区枣庄镇宁桥村的养殖户李纪锋就发现了其中商机。当时,他从滁州引进的一批小猪仔现在已经长到200斤左右,一个多月后将出栏,毛猪出栏价预计将达到每斤16元左右。
准确判断猪周期
这几天,53岁的李纪锋只要看到养殖场的200多头生猪,就高兴得合不拢嘴。当了20多年猪贩子,他的足迹遍布安徽、河南、山东、浙江等地,在生猪批发市场上小有名气。5年前,对“猪周期”烂熟于心的李纪锋决定返乡养猪,一开始亏得一塌糊涂。
李纪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宁桥村为民服务中心北侧约1000米的一处空地上,这里远离村庄,东边有一口水塘。“去年200多头猪出栏的时候行情不好,我亏了20多万元。”李纪峰说,这几年他一直在关注“养猪一家人”微信公众号。在这个全国性养猪专业户交流群里,不仅有各地持续攀升的生猪价格走势,也有部分养殖场遭遇非洲猪瘟之后的狼藉景象。面对瞬息万变的养猪市场,只有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饲养,才能把握“猪周期”市场波峰,从中实现盈利。
其实,受国内市场行情影响,从今年3月开始我市生猪价格就持续上涨,8月涨幅最高。8月30日,我市育肥猪均价为28元/公斤,环比上涨9.3%,同比上涨69.65%,养猪处于盈亏平衡点上方的红色区域,也就是业内所说的“暴利期”。今年6月,李纪峰基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保证了这批育肥猪赶在行情看好的时候上市。“我做了大半辈子毛猪生意,对市场价格波动不外行。”李纪峰话语间透着一种自信,他只有一个养猪大棚,在当地养殖规模并不算大,但在抵御市场风险方面却有自己的打算。
前段时间,广东广西等地的部分养猪场认为行情不错,毛猪长到100多斤就出栏了,他在手机上看着觉得可惜。现在阜阳的毛猪行情不错,也有一些屠宰场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有的还要预付定金,但他并不着急出栏这些生猪,心里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
严格消毒防疫病
据了解,李纪锋引进小猪的那家养猪场今年6月份一共对外销售了17车小猪,有15车都因为感染疫病让养殖户亏得一塌糊涂。两个多月时间,李纪锋的260头小猪只死了3头,这样高的成活率离不开他严格细致的疫病防控措施。
“每天早中晚到猪圈里看一看,哪个有病哪个没病,一眼就看出来了。”李纪锋说,前几天村里一个杀猪的,养了80多头猪都病死了,要到养猪场打麻将,他当时就回绝了。两个多月时间,为了防止外来的细菌和病毒进入养猪场,他们一家人没有吃过一顿猪肉。为落实防疫措施,1200元一桶的杀毒剂他买了好几桶,外人未经允许一律不能进入养猪场,或者是接触养猪的饲料和水源。养猪场东边的水塘大约一亩水面,这里是冲洗猪圈的水源,四周都加装了金属围栏。这个夏天,他每天都要彻底冲洗猪圈,妥善处理猪粪。“把消毒和卫生搞好了,猪就少得病。”
“前几天,有一头猪病了不吃食,打了好几针也不见效,要是搁在前几年肯定就直接卖了。”李纪锋说,他给这头猪连着打了三天针,用一瓶好酒把周身擦一遍,第三天就开始吃食了。在生猪养殖过程中,3%到4%的死亡率是正常的。别看一头猪不起眼,现在到市场上一头猪能卖3000多块钱,病猪死猪不流向市场,对养殖户来说也是一份社会责任。
精挑细选好饲料
这几年,李纪锋的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玉米播种面积已经达1100亩左右。不过,他的玉米并不用来养自己的猪,在饲料选择方面他比任何人都要严谨。东北的玉米、连云港的豆粕、郑州大北农的预混料,这些原产地饲料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去年的200多头猪养到400多斤,都长得圆滚滚的,喜人哩很。”李纪锋说,今年的饲料不比去年差,用的全是东北一级玉米,含水量低,没有不完善粒,批发价一块零八分一斤,比本地玉米贵得多,每天的消耗量都在一吨以上。这些猪吃得好,喝的都是深层地下水,平时很少生病。
再过一个半月,合作社的200多头毛猪就要出栏了。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每市斤批发价应当能涨到16元左右。“现在的行情一路看涨,我的猪够装两辆9.6米长的三层运输车,打算供应南方市场。”李纪锋说,等这一批毛猪出栏后,他并不着急补栏,主要是因为秋冬季节疫病流行,小猪成活率难以保证。等正月十六后,天气逐渐回暖,他计划再采购一批小猪仔,到明年夏天的时候又能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