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马伟
春节临近,颍东区新乌江镇李土楼村村民赵民标忙个不停,并非去集市上购买年货,而是在花卉大棚里忙活。“这几天,我得多操心管理大棚,前段时间天气冷,苗木死亡率高,幸亏我及时补种,花卉再生病就麻烦了。”
放眼望去,一排排大棚矗立地头,一盆盆鲜花含苞待放,成为冬日乡村的一道风景。花卉大棚里种的全是月季。“月季花容易养活,开花周期时间长,市场需求量大,不容易滞销。”2020年,赵民标开始建设花卉大棚。“共200多亩地,现在处于培植阶段,等开春就对外销售了。忙的时候,有100多位村民在大棚里干活,每人月工资1000元左右,其中30多位是困难群众,每人年增收三四千元。”
“现在过年跟原来不一样了。以前家里穷,生活条件差,春节对农村人来说是件大事,那时候没有大棚,农闲时间多,提前办些年货,鸡、鸭、鱼、猪肉、羊肉都要提前买好,还要炸馓子、炸丸子、炸麻叶子,忙哩很。”赵民标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的喝的平时都有,过年不需要特别准备。现在置办年货也方便多了,超市多,交通便利,随时随地都可以买东西。”
说话间,赵民标邀请记者到他家里看看,目光所及,赏心悦目。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大背投电视、立体音响、柜式空调、套装沙发、手提电脑等一应俱全。“现在,农村经常性整治人居环境,平时经过的公共区域都干净得很,我也要把自己家里收拾得干净利索。”赵民标说。
谈起春节后的发展规划,赵民标说,“去年秋季种的月季可以大量销售了,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每亩地收入可达一两万元,估计总利润达100多万元。市场行情好的话,我准备再承包300多亩地,全部种月季,进一步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