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引领驱动”等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为抢抓人才资源,区坚持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从“引、育、用、留”四个方面着手,确保人才队伍建设环环相扣。
在人才招引上寻求破题思路。颍东区加大传统引才方式宣传推广力度,依托急需紧缺人才征集发布这一载体,广泛开展企业人才需求征集,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网页等自媒体阵地,不断扩大人才招引影响;创新拓宽人才招引渠道,通过外出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和加强大院大所对接等形式,依托柔性引才不断提升人才招引总量;重点围绕颍东区当前“4+2”产业链中的化工新材料和绿色食品(现代农业)产业链,先后赴合工大、安大、安农大等省内高校对接座谈,积极为有需求的企业牵线搭桥,并通过实训基地、双导师制、高校教授园区挂职等形式,增强项目承接和人才吸引力;用活用好人才发展促进中心,探索成立区级人才发展集团,与“市场化引才”相结合,与人才资源服务机构寻求合作,不断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
在人才培育上做好系统规划。2022年,颍东区先后成功申报市级第七批“领创工程”4人、“企业首席技师”3人,推荐申报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人。为进一步提升本土人才培育力度,2023年度颍东区将进一步加大省市“双创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重点人才(团队)申报推荐工作,同时创新开展全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在区级层面抓典型、抓储备、抓培育,着力评出一批具有申报潜质的专业人才团队,确保做好重点人才的接续培养,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后备人才和团队的梯次培育。同时,实施“人才回引计划”,结合“接您回家”活动,抓住暑期、春节在外企业家及大学生返乡契机,持续开展“接人才回家”“返乡人才座谈会”活动,对有返区创业就业意向的特定群体和青年人才持续做好跟踪对接,在准确把握人才储备总量和人才发展动向的同时,让现有各类人才和后备人才了解颍东、熟悉颍东、支持颍东,最终实现建设颍东这一目标。
在人才使用上做好服务保障。颍东区坚持找准人才定位,不断扩大人才认定覆盖面。除专业技术型人才外,坚持做好经营管理、党政管理、医疗、教育等多领域人才储备,进一步通过深化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推进落实公立医院周转池制度建设;建立全区人才编制周转池,为人才引进提供岗位保障;积极推动企业、高校院所人员双向流动,鼓励企业高端人才和科研人员兼职挂职;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利用颍东区巢湖市县域结对帮扶,继续做好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人才双向交流挂职,通过理念互通、经验互享、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不断为人才搭平台;继续加大“产学研”平台建设,用好柔性引才这一抓手,鼓励支持各类教授、专家承接企业项目方面课题,引导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研发平台,主动为人才使用架梯子、搭台子,为各类人才发展使用和建设颍东提供岗位承接,确保各类人才使用过程中“有所位、有所得”。
在留住人才上寻求特色吸引。颍东区进一步打造特色人才服务品牌,坚持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提示区领导走访慰问联系专家人才;常态化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一对一”服务专家人才,帮助解决人才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医疗服务、金融支持(人才贷)等“关键”事;用好现有人才公寓,进一步完善人才公寓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创新设立人才驿站,引进企业参与支持;全年组织开展以“四心”(爱心、清心、实心、暖心)为主题的“人才四季行”活动,通过开展人才亲子活动、“春天的约会”、青年人才交友等活动,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吸引力;统筹协调人社、经信、科技等人才工作成员单位依托部门优势,常态化开展以“人才周”为形式的“线上+线下”特色主题活动,在聚才用才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尊才爱才惜才敬才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