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颍东区插花镇板桥小学请来当地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民张培俊,在校内的“农俗苑”,为学生讲传统农耕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意识。 通讯员 刘胜启 董士伟摄..
本报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马伟马士军是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有着30多年党龄,同时也是颍东区人民法院陪审员。虽然马士军已经退休,但他退休后依然关注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并依托颍东区法院少年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
“每到冬瓜收获的季节,地里的黑皮冬瓜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颍东区杨楼孜镇王小庄村党总支书记董贺朋说,有了黑皮冬瓜种植基地,村里以抱团发展产业的方式增收脱贫,村民们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干起活来更有..
“只有产业发展好,才能为群众实现真脱贫提供保障。”从入村扶贫第一天起,颍东区枣庄镇刘庄村扶贫专干程伟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驻村扶贫和农业技术推广融为一体,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程伟是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
本报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武艳“土地增产了,农民增收了,就是我最开心的事。”2017年,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程伟来到颍东区枣庄镇刘庄村驻村扶贫,“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我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脱贫攻..
本报记者 王雪洁 通讯员 武艳金秋时节,颍东区商阜新村小区内,阵阵桂花香沁人心脾,暖阳下的小广场上三五居民正在锻炼身体。刚刚洗干净的被褥整齐晾在了晾晒区,居民朱阿姨在小广场里坐了下来:“现在俺们这环境那..
本报记者 潘金铭 通讯员 武艳/文 本报记者 庞诚/摄停车位多了,交通秩序规范了,环境越来越美……眼下,阜阳各地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聚焦人民群众需求,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真正实现创..
今年以来,安徽颍东区坚持将稳岗就业放在“六稳”工作首位,摆在突出位置,完善机制、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稳岗就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全区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6991人,完成率87.39%,就业补助资金支出达90%..